味苦的中药的确有很多是“败火”的,不过中医术语就不叫败火了,要么叫清热,要么叫泻火。
但并非所有味苦的中药都是泻火的,有的苦药不泻火,有的泻火药不苦。下面我说说哪几种苦药不“败火”。
1、苦温药不败火首先,味苦,属于中药五味中的一种。但中药不止有五味,还有“四气”,包括:寒、热、温、凉。四气五味通常是连着说的。
败火,就是要把火“浇灭”“、降温”,那用什么“败火”?用寒凉的东西,冰棍败火,因为是凉的。
又比如你说的败火的药:
黄连,味苦,性寒,清热泻火;板蓝根,味苦,性寒,清热解毒;大黄,味苦,性寒,清热泻火。所以,很多味苦且性寒的药是清热泻火的。
黄连,味苦,泻火
但是,如果是味苦但性温、热的药,就不会有清热泻火作用。
比如
苍术,味辛、苦,性温,可以燥湿健脾,并没有泻火作用;陈皮,味辛、苦,性温,可以燥湿化痰,没有泻火作用;吴茱萸,味辛、苦,性热,可以散寒止痛,没有泻火作用。苦杏仁,味苦,性微温。可以止咳平喘,没有泻火作用。
陈皮,味苦,不泻火
反而,有时候苦温的药还会助火,因为他们是性温、热的。
2、小剂量的苦寒药不败火苦寒药也并非所有时候都是败火的。
苦寒药有两种作用:
苦寒药大剂量用时,清火力度大,苦以泻火;小剂量用时,有坚阴的作用,苦以坚阴。比如大黄,小量时健脾胃,没有明显泻火作用,大量时泻下、泻火、治便秘。
大黄,小剂量不泻火
苦以坚阴是中医的重要原则,坚阴就是把人体阴阳平衡的“阴”的部分固守住。像阴虚火旺的人,阴的部分就是亏虚的。
苦就能坚,人也具备这种特性。苦寒也常用于人的一种生存状态。人在苦寒的环境中,会很冷静,也会有所坚守。而大富大贵、得意洋洋的人,他的头脑往往是昏的。但环境也不能太苦,太苦会损伤阳气,人也会失去自信和希望。
总结:有的苦药不泻火,有的泻火药不苦所以,苦药和泻火、清热并不完全划等号,有的苦药不泻火,有的药清热泻火但却不是苦的,比如清热泻火药石膏,是辛、甘味的;寒水石,是咸味;芦根,甘味;淡竹叶,甘、淡味。
淡竹叶,味甘、淡,可泻热
苦药泻火是一个规律,但规律外总有反例。
不一定,它取决于药性而不是取决于味,味代表不了性,希望你以后有时间多看一些医书,多懂些药学。